黄山,古称黟山,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,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,东西宽约30千米,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素有“天下第一奇山“、“天开图画”、“松海云川”之称,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、古代道教名山之一、中国最著名的山岳之一。
1990年,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。
其有七十二峰,素有“三十六大峰,三十六小峰”之称,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.8米,与光明顶、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,为36大峰之一。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,垂直节理发育,侵蚀切割强烈,断裂和裂隙交错,长期受水溶蚀,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。
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,融峰林地貌、冰川遗迹于一体,兼有花岗岩造型石、花岗岩洞室、泉潭溪瀑等典型地质景观;前山岩体节理稀疏,多球状风化,山体浑厚壮观;后山岩体节理稠密,多柱状风化,山体峻峭,形成有“前山雄伟、后山秀丽”的地貌特征。
黄山境内分为温泉、云谷、玉屏、北海、松谷、钓桥、浮溪、洋湖、福固九个管理区,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,其中“莲花”、“光明顶”、“天都”为黄山三大主峰,海拔均逾1800米。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,如古蹬道、古楹联、古桥、古亭、古寺、古塔等,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,孕育了中国山水画“黄山画派”;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达84.7%,植被覆盖率达93.6%,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,鸟类170余种;是安徽省旅游的标志、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,世有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之名。
黄山素有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之美誉,其境内峰峦叠嶂,巧石林立,青松争奇,烟云万象,形成了曼妙奇绝的自然景观。作为中国的传统名山,黄山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拥有古建筑、古蹬道、摩崖石刻等,并孕育了中国山水画“黄山画派”。
以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、冬雪“五绝”及画派、石刻、古道、文学、名人“五胜”闻名。莲花峰、光明顶、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,海拔均逾1800米。